貌似互联网大厂许多岗位权力过于集中了啊,冯总对快手代理商的补贴基本是自己说了算,难怪会贪这么多钱!
(这是那场冯某发表‘品牌跃迁计划’的大会现场,他当时还风光无限……)
南开大学高材生、快手“磁力引擎”副总裁冯总被抓了:贪了1.4个亿,判了14年,“1.4亿+”,是这几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数额最大的内部贪腐案了,难怪上了典型,人民日报也说了这事。通俗的说:冯总利用职务之便:自己当裁判、自己当球员、自己领奖,把快手的补贴体系变成了自己的“提款机”,用空壳公司套钱,再通过虚拟币转移、混币技术洗白,最后再回到自己手里。
1987年出生的冯总出来后,他都已经52岁了。出来后,他还能干啥?
冯总是怎么贪的1.4亿的呢?
冯总先找了亲戚、朋友,用他们的身份证去注册了许多公司,然后冯总利用自己权力把他们都弄成了“快手代理商”或”服务商“,这些公司啥事也不干,连员工也没有,专门用来骗快手补贴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想做快手代理商,都做不了的原因!!!!
当然快手岗位权力过度集中,才是最大的问题。
为什么快手要补贴代理商呢?
因为快手的主要收入来源靠广告平台:磁力引擎,快手50%以上的收入都是靠磁力引擎的。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,都需要代理商代理他们的平台把广告卖出去。俗称“投信息流广告”。松松团队之前就做过百度、腾讯的广告代理,大概是一个意思。
快手为了鼓励多卖广告,就要多拉代理商多搞客户,所以快手就就做了补贴。广告投的约多,返点就越多;服务做的好还有额外补贴,大概就这个意思。
你要知道做快手代理商也有一定门槛的,但冯某作为快手“磁力引擎”副总裁,他能决定谁能当服务商、谁能拿补贴、补贴怎么发。钱从哪来、发给谁、怎么发,全由他一个部门说了算。
比如说,他有个亲戚的公司就假装投了100万,数据啥的都是假的,然后冯总就给这公司奖励返点20万,然后20万就进冯总口袋了。你“投了1000万广告”,给你返10%,就是100万进账。
不过钱要洗一下
拿到手的钱,他不会直接打进自己账户,那样太明显了。冯总把这些钱分批打到亲戚账户里,然后用这些银行卡去买比特币,然后在转入“毕俺”等虚拟币平台,然后在通过这些虚拟币平台转换成人民币。
就这样,走一圈,钱就成自己的了。
快手副总冯总,年薪大概200万左右
2009年冯总毕业于南开大学,本来就是高材生,一毕业就去了果敢时代做总监,主要做数据、系统、运营方面的工作。
毕业10年后的2019年,冯总被猎头推荐加入快手,加入到了快手的广告部门“磁力引擎”,他一进来就负责渠道业务,和全国代理商打交道。
冯总的能力很强,在他刚入职快手后半年,他在一次内部大会上,他第一次负责讲解磁力引擎代理商体系。后来快手的高层注意到了:认为冯总能力很强,能干。
通过这次汇报,冯总在快手的5年(2019-2024)可以说职位一路飙升,从渠道负责人最后变成了磁力引擎副总裁。
这几年正好是快手磁力引擎业务扩张期,补贴力度非常大,在加上抖音的竞争,快手监管也不严。这时候的冯总就已经开始动歪心思了。
这几年冯总能提前知道补贴政策,补给谁,怎么发,几乎都是他们部门说了算。
2024年下半年冯总被查
2024年快手内部廉政部门发现“代理商补贴”发的有问题,怎么老是给这几家公司发补贴,金额还挺大,而且这几家公司又像是空壳公司。顺藤摸瓜,终于发现是冯总这几个人干的事。
2025年3月,冯总离职。其实这几个月冯总也难熬,快手报没报警他心里也没底,春节过后,冯总不得不离职。虽然新闻上说的是离任,其实他心里是不想离职的。
2025年5月左右,冯总和同伙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,正式调查展开。冯总是典型的技术性经济犯罪,他还挺懂B圈的。
2025年7月,冯总被树立典型,成了中国互联网行业数额最大的内部贪腐案,最后被广为人知。
写在最后:
冯总出来后差不多52岁了,估计也很难东山再起了,他拿着公司给的权利,绕过制度搞空壳公司,一路操作滴水不漏,他真的太懂规则了,果然是高材生。
源自:卢松松
免责声明
宅商导航提供的一切软件、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。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。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,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。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,请支持正版,购买注册,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。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,如有侵权请邮件zytm001@163.com与我们联系处理。敬请谅解!